轴承中重载轴承的游隙、配合与润滑
为了减缓重载轴承的应力,希望润滑膜层较厚,因此偏于使用粘度较高的润滑油或以较高粘度的油作为基油的润滑脂,同时又希望在保证良好润滑的条件下,由于润滑剂粘性造成的摩擦力矩不要太高。
重载轴承旋转套圈的配合过盈量比普通情况大,而这对滚道变形以至轴承寿命都有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希望过盈量适当减少,这要求降低配合表面的粗糙度,同时保持润滑正常,因为润滑万一失效,重载下滚道表面过大的摩擦力矩使配合表面蠕动趋势加强,甚至出现打滑现象,虽然这些现象多发生在外圈,—但是严重时内圈也在所不免。外圈实际的配合注意不宜出现过大的间隙,以免油脂渗入该表面,促使打滑现象的发生,以及使套圈易于变形,减少轴承的承载区。
只有在慎密采取有效对策后,才允许适当减少重型轴承的配合过盈,而过盈量虽稍有减少,对轴承应力状态的改善却较大,当然,加厚油膜的好处就更大。
关于轴承的修复
通常工作温度在150°以上使用的轴承称为高温轴承由于铬轴承钢在使用温度**过150°时其硬度将急剧下降尺寸不稳定使轴承不能正常工作所以对于工作温度在150°到350°条件下工作的轴承若套圈和滚动体仍选用普通高碳铬轴承钢制造则必须对轴承零件进行特殊的回火处理一般应**工作温度50°下进行回火经过按上述要求回火处理的轴承钢能在工作温度下正常使用但因回火后硬度有所下降轴承寿命有所降低。
(1)应注意修复工艺对轴承材料的适应性。在现有修复工艺中,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完全适应各种材料,总有它的局限性。
(2)应注意各种修复工艺能达到的修复层厚度。各种轴承由于磨损程度不同,要求的修复层厚度也不一样。所以,了解各种工艺所能达到的修复层厚度对选择修复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3)应注意轴承构造对工艺选择的影响。选择轴承结构允许的修复工艺方法。
(4)应注意轴承修复后的强度。修复层的强度、修复层与轴承的结合强度以及轴承修复后的强度变化情况,是修理质量的重要指标。而各种工艺在一般条件下达到的修复层强度相差是很大的。
轴承的检修和判断
为了判断拆卸下来轴承是否可以再使用,要在轴承洗干净后检查,精心检查滚道面、滚动面、配合面的状态、保持架的磨损情况、轴承游隙的增加及有无关于尺寸精度下降的损伤、异常。非分离型小球轴承,则用一只手将内圈支持水平,旋转外圈确认是否流畅。
轴承等分离形轴承,可以对滚动体、外圈的滚道面分别检查。
大型轴承因不能用手旋转,注意检查滚动体、滚道而、保持架、挡边面等外观,轴承的重要性愈高愈须慎重检查。
是否可再使用的判断,是考虑轴承损伤程度、机械性能、重要性、运转条件、至下次检修的期间而决定。